上海市计量协会
中国计量协会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在近日举办的2022华为全屋智能及全场景新品春季发布会上,华为发布了首款毫米波AI超感传感器,毫米波是智能驾驶的核心传感技术,而这款毫米波雷达并非用于汽车领域,而是应用于全屋智能,诚然这是华为首次将智能驾驶领域的毫米波传感技术应用于家庭。
该AI超感传感器还支持与华为智能家居互联,可以识别老人摔倒发送警报;实时识别人体活动轨迹,让空调风避人行;监测到静卧时,避免声光干扰等等。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测量外界的感知变化,将感知到的非电学信号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最终完成物理信号到电信号的信息变换,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作为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传感器甚至被认为是可以改变现在和未来世界的技术,而对于试图在半导体产业全面扎根的华为来说,布局传感器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传感器生态就是华为为打造 MDC 智能驾驶平台构建的四个生态中的一部分,主要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让这些传感器方便与 MDC 连接在一起。据了解,华为不仅会利用 5G 技术来开发毫米波雷达,实现全天候的成像,同时还会充分利用全球领先的光电子技术,开发激光雷达,真正解决激光雷达面临的成本问题与性能问题。
毫米波雷达:赋能汽车、家居两大领域
相比价格高昂的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就显得 " 亲民 " 很多,而华为在布局毫米波雷达领域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不仅完全拥有 5G 技术(包含毫米波频段技术),在实现 5G 硬件设备过程中,也掌握了毫米波滤波器、倍频器、混频器、功分器等基础设计方法。
从上车的情况来看,2022 年 2 月 22 日,江淮大众思皓 E50 Apro 正式下线,首发搭载华为智能驾驶系统,包括首次上车的华为自研 77GHz 前向毫米波雷达。
不过,在车载毫米波雷达领域,华为研发重点似乎已从传统毫米波雷达转向高分辨 4D 成像雷达。原因很简单,随着自动驾驶要求的提升,传统毫米波雷达所存在的缺少高度感知、水平分辨能力不足,不支持垂直分辨等问题逐渐成为局限其发展的难题,毫米波雷达若是想再次占据自动驾驶三件套中的 "C 位 ",升级 4D 感知势在必行。在华为看来,成像雷达必然会成为下一个高阶自动驾驶的必备武器。
华为发布了用于 ADS ( Autonomous Driving Solution ) 核心传感器——成像毫米波雷达,采用 12 个发射通道,24 接收通道大天线阵列,比常规毫米波雷达 3 发 4 收的天线配置,提升了 24 倍,比业界典型成像雷达多 50% 接收通道。
除此之外,通过大阵列设计,华为 4D 成像雷达可支持远近两种波形,兼顾远距和近距广角覆盖,长波形支持 18 ° 内超过 300 米覆盖,短波形实现 120 ° 内的 150 米覆盖,完全满足十字路口等城区场景要求,将对齐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目标。目前,华为 4D 成像雷达还未正式上车。
虽然相比激光雷达,华为毫米波雷达上车情况稍有逊色,但其却开辟了新的领域,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全屋智能。
据介绍,华为新推出的毫米波 AI 超感传感器能够对 16 平方米内人体的细微动作进行感知,识别准确率达 99.9%,在这 16 平方米内,还可以以 1 平方米为界进行空间的精细划分。
另外在人体位置及轨迹追踪的定位精度被控制在 ± 0.5m 以内,通过融合红外感知能力,能够对移动物体进行双重判定,有效地判定移动是否为人体,排除干扰从而作出最准确的操作。
华为方面表示,在不久的将来,毫米波传感器技术会广泛应用于全屋智能生活当中,通过其精准的人体感应、可靠的抗干扰能力和大范围监测覆盖,赋能全屋家居场景。
总的来说,华为的毫米波雷达技术已经赋能了汽车和智能家居两大领域。
当前,在 5G 技术的加持下,传感器产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 2025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将增至 3150 亿元。虽有庞大的市场前景,但我国目前生产的大部分都是低端传感器,中高端传感器进口占比达 80%,不得不说,华为的入局势必会带来市场新局面。